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高新区开发建设的生命线。肥城高新区转变招商理念,把握科学发展方向,摒弃过去那种“挖到篮子就是菜”的传统招商观念,变漫天撒网的“招商引资”为有针对性地“挑商选资”,把能带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具有较好社会效益,作为选项目的标准,着力引进“三高两低一大一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投资密度大、发展后劲强)项目。按照“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规模化”的思路,专门聘请专家对项目建设起步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构建起“对外积极带着企业、带着项目招商引资;对内壮大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膨胀扩能”的互动发展格局,并且以大项目为依托,从而形成了以云宇机械和泰基机械为重点的机械加工产业,以泰鹏纺丝绵、龙祥纺织等为重点的轻纺轻工产业,以阿斯德化工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汇源、永惠和宝聚鼎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产业,以玻纤格栅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等五大功能分区,吸引了资金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快速聚集。
值得一提的是,云宇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机械加工产业的龙头,自落户肥城高新区以来,先后投资新上了精密铸造、汽车轮辋、湿式制动器等三个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其中投资1.2亿元的湿式制动器项目,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动器生产基地,大大提升了全区机械加工产业规模和发展层次。联谊公司在拥有8条格栅生产线的基础上,与泰山玻纤有限公司合资2亿元,新上8条宽幅玻纤生产线、15条方格布生产线和4条针刺毡生产线,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格栅生产基地。
“只有一切工作服务于招商引资,一切工作服务于项目建设,一切工作服务于优势产业,把握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高新区科学发展才有希望和出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家强经常这样教育引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肥城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始终引领全市潮流,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培植已进入裂变式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
2008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7个,新增规模企业8家,实际到位资金9.1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52%,连续4年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借助五大产业的发展优势,肥城高新区已成功引进各类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3亿元;1至11月份,财政收入完成年初预算的113.2%,同比增长36.7%。
新思路创优环境 发展好中求快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肥城高新区成立之初,就把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总投资3亿元,全面完成了“六纵六横”全长50公里的路网建设,70公里的高标准“村村通”道路与之配套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网;道路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拥有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天然气、自来水等配套设施顺利跟进;29平方公里的首期开发框架内较好地实现了“九通一平”。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搭建起了交通便捷、轮廓鲜明、功能完善的开发建设框架。同时,组建了专门的绿化保洁公司,成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城市管理始终沿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向前迈进。
在“软”环境建设上,制定了各项安商、惠商、富商的具体政策,建立健全了以招商局、投融资中心、土地储备中心、项目报审服务中心、项目促进中心、高创中心为核心内容的“一局五中心”推进机制;对外来客商实行“三帮、三管”全程托管式服务,即帮办理证照、帮项目审批、帮土地征用,管客商的全程服务接待、管优惠政策的落实、管疑难问题的协调解决。严格实行党工委班子领导对项目的包保责任制度、“首问、首办、首知负责制”制度;着眼于为客商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使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效率提高,切实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见效早。
在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访中,投资2.6亿元的山东嘉安远隆有机蔬菜加工项目董事长台湾客商魏嘉宏说:“我们这个项目总部在香港,原来计划在沿海地区或南方建厂,但最后还是被肥城高新区的环境和热情吸引,他们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中,速度和服务也让人很满意。”目前,这个可安置2000多名劳动力的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明年5月份正式投产,可辐射带动2万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新举措保障民生 创建和谐新区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肥城高新区把人的问题和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新胜小学、尚古庄小学的配套设施建设和中心小学、大封社区小学、王西小学的校舍改造,新建校舍9100平方米,全区定点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并顺利通过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验收;投资480万元,按照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的验收标准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完成了1300多户特困家庭和62名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救助。五保老人全部实现财政供养;90岁以上老人及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财政每年补助1200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5%;有25个村建立了合作医疗报销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三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1160户沼气建设和4120户改厕任务,2080户用上了天然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全部延伸到村。
同时他们立足“区镇合一”,把搞好城市开发和城中村改造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先后铺开了矿工佳园、宏瑞花苑、祥瑞花苑等房地产开发工程,开发面积52万平方米;大力度推进旧村改造,现已建成居民楼146栋48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100户,在建72栋29.3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居民2590户。走进高新区处处感受到的是火热的开发建设场景,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发展人气和商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