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况
顺庆区地方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596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117亿元,经济总量是1949年的733倍,年均增速11.6%。
1949年人均GDP45元,1987年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004元,2006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89元,2008年人均GDP达到15356元。
1949年顺庆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7:41.9:41.4;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3:42.8:46.9;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46.0:44.5。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2008年,顺庆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亿元,是1949年的626倍,年均增长11.5%。2008年一般预算支出10.2亿元,是1949年的10171倍,年均增长16.9%。
2012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3.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
2013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4.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
2014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6.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亿元。
工业经济
顺庆是川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潆华工业园区和潆溪工业园区两个,面积达15平方公里。
顺庆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突出。潆华工业集中区和潆溪工业园区紧邻城区、服务功能配套完善,重点承接科技含量较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无污染的机械汽配、精密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项目入驻发展。
1949年规上工业企业仅有7个,实现增加值162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2008年,顺庆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7个,是1949年的8.6倍;实现增加值54.1亿元,是1949年的3338倍;实现利税18.3亿元,是1949年的4574倍。以炼化总厂、华塑建材、康达汽配、兴城液压、石达化工等为龙头的培增型、成长型企业竞相发展,加之全区上下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招商引资东大装、科特阀门、星宇电子、宏生电器、重庆铃半集团等企业落户顺庆。
(人本)轴承、车身、中冷器、滤清器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在四川仅次于成都。
农业经济
建国初期,顺庆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为91.7:0.5:2.6:0.4;改革开放初期,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为73.2:1.1:6.5:0.5,2008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调整为30.8:1.0:63.2:4.6。
新中国成立初期,顺庆区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民收入的90%以上,而畜牧业收入仅占农民收入的3%,1949年末生猪存栏数仅有11.48万头,猪年羊肉产量0.71万吨。改革开放后,畜牧业由家庭副业一跃而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畜牧业收入已占顺庆区农民总收入的60%。2008年末生猪存栏数达21.64万头,是1949年的1.9倍,猪牛羊肉产量2.82万吨,是1949年的4倍。
天府花生、小磨香油、十里香嫩尖冬菜等特色产品畅销全国。
顺庆都市型农业特色鲜明,是城郊型农业特区。乳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蔬菜、畜禽、水果、蚕桑四大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率先在四川省丘陵地区实现了初级水利化。
顺庆区有搬(罾)大(林)线现代农业园、搬罾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形成了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现代特色农业。
投资规模
1949年,顺庆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185万元。2008年,顺庆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5.77亿元,比1949年增长2473倍,年均增长14.2%。1990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44万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6%,经过十九年的发展,2008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4%,比1990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29.8%。
商贸服务业
顺庆区是川东北商贸中心,商贸服务业是顺庆支柱产业之一,截止到2007年,有各类专业、综合市场近100个,人均市场面积0.57平方米,辐射川东北,是川东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有“南充荷花池”之称的四川省第二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南充西门市场,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家乐福、沃尔玛、优玛特、大润发、盛华堂百货、重庆商都、苏宁电器、国美电器、腾佰数码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大众、别克、福特、奥迪、奔驰、凯迪拉克等国际高端汽车4S店抢滩入驻。顺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南充市第一,四川省内十强,工商登记注册的三产企业达5300家,商业从业人员逾7万人,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9亿元,是1949年的683倍,是1978年的52倍,是1993年的8倍,2012年顺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