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Lianhu District),西安市市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户铁路、北以纬二十六街与未央区相连,南以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区、未央区毗邻。总面积38平方千米,总人口70.68万(2014年底)。辖9个街道,区政府驻北院门街道北院门159号。
莲湖区是历史上着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建有“丝绸之路”大型雕塑、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丝路旅游景点。
交通发达,陇海铁路、西户铁路过境,有环城路、二环路等街路。古迹有唐长安城遗址,明、清两代修建的鼓楼,明城墙,化觉巷清真寺,清代建广仁寺(俗称喇嘛寺),杨虎城官邸“止园”。
区划
1980年3月,三桥街道办事处划归未央区管辖。1982年1月,居住和土地花插于域内的雁塔区潘家村公社下辖的三民村、大马路、金家堡、曹家堡、杨家围墙、陈家寨、工农、友谊、颜家堡、周家围墙、马军寨、李家庄、新桃园、糜家桥、建新村、解家村、西关、北火巷、安定、五一、潘家村、十里铺、大土门、郭家口、草阳村(1985年撤村转为居民户)、任家口、二府庄等27个大队;鱼化公社的中堡子大队,丈八公社的东桃园、西桃园两个大队;未央区大白杨公社的进丰、白家口、丰禾村、纸坊村、红庙坡5个大队和马旗寨公社的北关大队共36个大队划归莲湖区管辖。同年3月,潘家村公社撤销,区设农副业局管理农村生产、行政事务。是年8月,土门街道办事处划出西北部地区成立枣园街道办事处。1983年1月,西关街道办事处划出西关北廓城墙外以北地区成立环城西路街道办事处。此后至1993年,全区共设1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2.9平方公里。从1955年起,办事处下以150~280户建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下每20~50户编为一居民小组,当年共建85个居民委员会。至1993年,全区共有445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家属委员会234个),35个村民委员会。
至2013年底,莲湖区下辖9个街道:青年路街道、北院门街道、北关街道、红庙坡街道、环城西路街道、西关街道、土门街道、桃园路街道、枣园街道。
位置
莲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安)户(县)铁路、北以龙首北路、大白杨路与未央区相连;南以南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雁塔区毗邻。面积42.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57″~108°56′31″;北纬34°15′12″~34°17′39″。
人口
莲湖区人口数量除自然增长及因经济发展、人口机械增长外,亦随行政区划变更而变化。1949~1955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全区人口未超过11万。1956年“一五”期间新建的工业部分开工生产,人口增至135292人,比1955年增25486人,增长23.21%。1957年,北关、红庙坡地区划入,人口增至182129人。1962年,莲湖区建制恢复后,西关人民公社地区未从阿房区划归,人口减至173958人。1965年,阿房区建制撤销后,西关、土门、桃园路和三桥4个公社划入莲湖区,人口增至398479人。至1979年,人口增至44.48万人。1980年,三桥街道办事处地区划入未央区管辖,人口减为405533人。1982年,居住和土地花插于域内的雁塔、未央所属36个生产大队划归莲湖区管辖(后因土地变化,撤销了草阳村大队),人口增至443292人。至1993年,人口达538702人。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莲湖区总人口698513人,占西安市总人口的8.25%。
经济
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79.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1%,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2.2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7.18亿元,增长12.9%。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44.27:55.73,与2011年相比二产回落2.13个百分点,三产提高2.13个百分点。二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9%和59.61%,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65和6.8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68300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213.2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49%。
旅游
广仁寺
广仁寺,又称喇嘛寺,位于西安城内西北隅,紧靠城墙。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系清康熙帝来陕西巡视时拨款敕建,并御赐“慈云西荫”匾额及御制碑文……腾绥怀寰宇,顺导蒸黎之至意也”。因题“广仁”之额,故称广仁寺。寺内殿宇宏伟,庭院清幽,是西安地区唯一的西藏黄教寺庙,十三世达赖喇嘛士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都在此住过并设有坐床。该寺自清代以来,是西藏、青海等地活佛入京朝贡,道经西安的行宫。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五两日庙会,纪念黄教开祖口宗喀巴大师。印度、尼泊尔、日本等佛教僧侣也曾来寺进行友好交流,举行佛事活动。
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史龚懋贤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唯筑基外,一无改创”。以后虽经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但仍是明建原结构。楼上悬挂一大钟,每晨击钟报时,故称钟楼。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西北,北院门街南端。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上悬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清晨鸣钟,组成“晨钟暮鼓”城市报时设施。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