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与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相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腹心地带,也是从乌鲁木齐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近的绿色通道。
五家渠市于2002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4年1月19日正式挂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按师市合一的体制管理。面积742平方千米。
五家渠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圈园林化生态城市,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六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2004年,五家渠市挂牌成立后,五家渠市辖五家渠镇、梧桐镇、蔡家湖镇3个镇。农六师与五家渠市党、政机构合一,人大、政协按相应法律程序设置,3镇分别与团场机构合一。市区设军垦路街道、青湖路街道、人民路街道3个街道办事处。
位置境域
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东南、南依次以八一东干排洪沟、八一水库浸没线、八一分支外排沟接南大渠、老龙河、猛进水库东坝保护带、猛进水库浸没线、场界沟为界,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接壤,南端突出部分东以场界沟、南以和平渠东一支渠、西以和平渠为界,与乌鲁木齐市为邻,西南、西、北依次以乌五公路路南、师直引水渠、头屯河、二屯枯沟、邓家大沟、望杆子至北沙窝到白家海子南端、沿青草岭至黄家梁到老龙河的昌吉与米东区的界点为界,与昌吉市相连。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29千米,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3°59′25″~44°39′00″,东经87°17′42″~87°43′15″之间。城区南距乌鲁木齐市33千米,西距昌吉23千米,东距阜康55千米,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30千米。
地貌
五家渠辖区在天山山脉河流冲积形成的冲积、洪积平原中下游,沉积厚度大于400米,大致分为冲积洪积平原和北部沙漠两大地貌单元。地貌形态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坡降0.5‰~2.5‰,海拔420~530米。
地层
五家渠城区位于天山山前凹陷带范围的第四系。地层为岩性次黏性土,粉细沙互层。地表层为亚沙土,淡黄色、松散,厚19.56米;第二层为亚黏土,厚9.43米;三层为亚沙土,厚46.92米;第四层为亚黏土,厚8.93米;第五层为沙砾,厚8.90米。地基承载压力1.2~1.5千克/平方厘米。地下水位1.2~3米。地表水资源1.264亿立方米,主要引自乌鲁木齐河、老龙河、头屯河,通过猛进水库、八一水库、沙山子水库调蓄。
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最高气温40℃~42℃,最低气温-38℃~-40℃;1月平均气温-17.5℃,7月平均气温246℃。无霜期158天,日照为2800~3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90毫米。年平均降雪初始日为10月22日,年平均降雪终止日为4月14日。年均积雪深度为17.5厘米,最大29厘米,最小9厘米。稳定积雪103天,最多138天,最少30天。年蒸发力为2000毫米左右,冬半年蒸发力为220毫米,冬季蒸发力为30毫米,夏季蒸发力为1050毫米。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冬半年平均风速为1.5米/秒,冬季平均风速为1.2米/秒。极端最大风速为28米/秒,冬季极端最大风速为16米/秒。最多风向频率为东风和东北风;次多为西风和西南风。冬季东风及东偏北风出现频率较大;春季东风及东偏北风、西风及西偏南风、西北风的出现频率较大;夏季西风及西偏南风的出现频率较大。年静风率20%,其中冬季30%,春季13%。
人口民族
2008年,全市常住单位总人口9.27万人,比2007年增长0.1%,其中,男性4.66万人,占总人口的50.3%;女性4.61万人,占总人口49.7%。人口出生率3.9‰,人口死亡率4.38‰,人口自然增长-0.48‰。全市共有24个民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壮族、土家族、土族、苗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畲族、锡伯族、撒拉族、瑶族、朝鲜族、藏族、侗族、乌孜别克族、布依族、彝族、哈尼族等。
风景名胜
五家渠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郊区有“唐朝路”、“新渠故城”、“烽火台”等古迹。邻近有天池、北庭故城等名胜景点;有硅化木、风剥岩等地质奇观;垦区有具观光价值的大条田、大喷灌、机械化绿洲大农业。辖区内有平原水库4座,水面30余平方千米,具有兵团军垦特色的青格达湖景区。
北庭沙漠生态风景区、青格达湖景区、一万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