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
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2014年),总户籍人口115.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
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均在该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中山五路一带是广州最繁华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有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有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商务区。
行政区划
1999年7月1日始,越秀区从原来的19个街道调整为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10个街道;共设居委会223个。
2013年3月15日起,越秀区下辖洪桥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东山街道、农林街道、大东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白云街道、建设街道、华乐街道、梅花村街道、黄花岗街道、矿泉街道、登峰街道等18条行政街道。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越秀区有常住人口1157277人,人口密度为34239人/平方公里,属于广州市人口最稠密地区。
教育
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晋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地学宫、书院、学堂地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等。
名胜古迹
由于越秀区基本为广州旧城,所以,广州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多聚集在区内。据1997年底统计,越秀区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的有5处(7个):光孝寺、怀圣光塔、圣心教堂、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镇海楼(广州博物馆)、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市级的有22处;粤王井、三元宫、大佛寺、濠畔清真寺、城隍庙、绍武君臣冢、王兴将军墓、庐江书院(何家祠)、海员亭、光复纪念亭、黄埔军校校办事处旧址、广东省财政厅大楼、永安堂、爱群大酒店、东亚酒店、中央银行大楼、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市府合署)、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合简氏祖祠,越秀山的五羊石像、水塔、四方炮台遗址。此外,还有一批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55处,而其中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越秀区9.16平方公里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