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名称来源于白云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东邻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等3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占原广州市老八区面积的一半还多,人口163.67万人。白云区是广州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
白云区历史文化传统深厚,有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等。
行政区划
白云区辖内有18条行政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嘉禾街道、金沙街道、石井街道、云城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鹤龙街道)、4个中心镇(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
人口
2000年白云区总人口中,市区人口133.91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76.57%;镇区人口35.59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20.35%;乡村人口5.39万人,占区人口总数的3.08%。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和中心镇建设的推进,白云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减少。
经济
工业在白云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6~2000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调整、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在重点推进建材、汽车及摩托车零配件、造纸、电子及电器、食品和玩具等六个支柱行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老企业、发展新企业,加快工业开发区建设,重点开发东西两侧的云埔(白云)工业区、石井工业区和江高个体私营经济试点区等一批新工业发展基地,逐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200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2.40亿元,是1995年的2倍多,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05.74亿元,重工业产值57.26亿元,比重分别为64.87%和35.13%;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9.5亿元,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产值53.49亿元,比重分别为67.18%和32.82%;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产值65.17亿元。1996~2000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19.05亿元。白云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顺的区位优势和已经具有的产业基础等良好投资环境,围绕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城区的目标,实施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带动引进外资开发,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着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传统轻型工业与高科技项目并举,在继续发展纺织制衣、制鞋、玩具“三大项目”的同时,大力引导外资投向电子、机械、“三高”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00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值5.47亿美元。1996~200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27亿美元,利用外资项目136个。
教育
义务教育
1997年10月,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要求,白云区加强对小学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把反映普及程度的几项指标纳入区政府对镇(街)年度工作评估考核的内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时间,1997年为6岁10个月,到2000年全区实现6周岁入学。2000年地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学年度巩固率为95.5%;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63%;小学生非正常辍学率为0.009%,远低于省规定的1%以下。
1997年后,规范全区小学育人环境建设和内部管理,全区各镇(街)小学和有关部门彻底清理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游戏机室、桌球室,通过校园“三化”(净化、绿化、美化)促进“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1997年同和镇握山小学被广州市教委认定为学校章程试点单位,参与广州市小学章程的研究和撰写。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加强课程管理。各小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取消补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小学1至5年级采取成绩等级分制度,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对毕业试的复习内容和命题进行改革,严禁节、假日补课,控制测验考试次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三元里小学、京溪小学在素质教育中取得显着成绩,分别荣获省教育创新成果奖。学校管理规范化和育人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00年区公办196所小学的小学毕业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平均分为253.2分,合格率为94.3%。
在巩固“普九”工作中,白云区还重视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办好特殊教育,确保“三残”(聋哑、盲、弱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除继续在江高、人和、竹料举办弱智儿童附读班外,还大力扶持残疾儿童学校——爱心学校。区教育局每年投放特殊教育的经费超7万元。由于措施落实,2000年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4.5%。
高中教育
1996年,全区高(完)中学校15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1所,共1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10人;2000年,全区高(完)中学校16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2所,共1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636人。
1996年前,区普通高中教学主要是“抓会考、促高考”,保证高中会考过关。1997年,全区高中会考的9个学科,有8个学科的合格率超过了省的合格率,有2个学科的优秀率超过了省的优秀率。到2000年区参加高中会考,9个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全部超省人均水平。
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2000年与1996年对比,全区考上重点本科线人数从85人上升到184人,省本科线以上的从185人上升到541人,省大专线以上从315人上升到829人,市大专线以上从344人上升到1662人,高中升学率从29.36%上升到78.32%。培英中学、市65中、市80中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上全国重点院校,2000年市65中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考上清华大学。《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2000年,区内11所公办高中(同和中学、白云中学未有毕业生,广园中学纳入广州市统计)首次全部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奖励,其中培英中学、市65中获一等奖,市63中、市67中、市68中、市77中、市80中、市91中获二等奖,市71中、市81中、市83中获三等奖。
2000年,为了推动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区决定扶持市80中学争创广东省一级学校,制定了培英中学和市65中创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方案,并获得了广州市人民政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