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大同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四区七县,即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总面积1411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全市发展总目标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立足区位交通优势,融合多元资源条件,创新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将大同市建设成为对接京津冀、辐射晋冀蒙交汇地区的新兴区域中心、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三)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规划到2020年,大同市常住人口37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2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规划到2030年,大同市常住人口41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31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6%左右。
(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三副,一轴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一核”即大同都市区核心区,包括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和大同县的全部辖区,是引领大同全市发展的核心;“三副”指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三个市域次中心城市;“一轴”即区域中轴,是全市城镇发展和战略性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一带”即特色城镇发展带,是全市特色小城镇发展和绿色产业崛起的重点地区。
(五)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城镇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构筑“一极、两带、三板块”相对集聚的产业布局框架。“一极”即中心城市产业核心区。“两带”即“新兴产业发展带”与“特色经济发展带”两条产业发展带。“三板块”即“煤炭相关产业板块”、“绿色经济产业板块”与“生态特色产业板块”三个特色产业发展板块。
(六)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大同市域内发展以公路方式为主、铁路方式为辅的运输模式。市域对外运输公铁并重,利用区域性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构建区域运输通道。
强化大同中心城区、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等市域主要城镇间的交通联系,构建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化发展,强化城镇轴带上的客运铁路建设。
在大同-张家口、大同-北京、大同-保定、大同-乌兰察布、大同-呼和浩特、大同-太原等主要对外方向规划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设施,形成复合交通廊道。
(七)市域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三区三带六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三区”即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区、中部水源涵养生态区、南部山地自然景观生态区;“三带”即三条主要生态功能带,包括晋蒙边界防风固沙带、桑干河水源涵养带和恒山山地景观带;“六廊”即六条主干河流构成的山水生态走廊,分别为御河、十里河、南洋河、浑河、壶流河和唐河生态廊道;“多节点”即市域重要的生态斑块,包括主要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