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以构建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度。第一个梯度是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二个梯度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三个梯度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四个梯度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根据不同梯度企业的能级和面临问题不同,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也不相同。
创新型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企业此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建立企业核心产品的优势,但此时企业的能级很难直接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化工作,因此,企业标准化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是围绕核心产品,建立涵盖设计、生产、管理、运营和服务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
二是参与产品相关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为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化活动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通过科学、系统、持续的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企业此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提升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此时企业要从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考虑标准化工作,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主导制定产品相关的团体标准,一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走向市场的步伐,二是通过标准制定有效整合团体中各企业的资源与研发力量。
二是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提高企业在行业与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信用、权威性。
三是申请加入相关领域省(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掌握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情况,围绕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优化产品标准。
四是开展省(市)级标准化试点的创建工作,获得政府认可与支持。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企业此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提升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此时企业主要从市场的层面考虑,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主导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
二是申请承担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上下游企业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推动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
三是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创建工作,进一步获得政府认可与支持,并形成可复制模式在行业进行推广。
四是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并发声,包括参与标准化论坛、发表标准化成果、开展基于标准的宣传等。
此外,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时申报标准创新贡献奖、工信部“百项团标”应用示范、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奖项,提升影响力。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企业此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国际化,企业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应聚焦在以下内容:
一是掌握国际和其他国家法律、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为企业及产品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积极承担或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并承担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主要领导职能。
此外,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应关注各省市的标准化相关政策。
其中,标准融资征信和标准化奖励补助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是关于标准融资增信。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通知》,探索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2021年,浙江省创新“标准融资增信”机制,将标准制定纳入企业融资信用评估范畴,提高融资额度,使其无需质押实物资产,即可获取定额的银行贷款。2021年10月14日上午,浙江省首笔“标准贷”落户黄岩区,将“标准”变现,市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标准融资项目授信8000万。随着高质量发展,更多的地方政府会采用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因此专精特新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标准工作,解决“轻资产、高智力”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二是标准化奖励补助。据统计,2020年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标准化经费投入分别是3.27亿、2.84亿、2亿、1.59亿和1.38亿。并且,2020年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海南省、陕西省标准化经费投入分别同比增长310%、162%、86%、82%和52%以上。这些经费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对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企业、机构进行补助,例如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承担国家、省、市级标准化试点,承担国际、国家、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获得标准化奖项等。因此,政府可以分担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部分经费,极大减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前期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