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海安市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暨“双城”建设推进会。“服务业事关民生福祉,是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推进会上,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本次推进会就是要释放坚定不移大抓服务业的强烈信号,号召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力推动“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近年来,海安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双轮驱动”,加快构建“3+2+N”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有力支撑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2021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41亿元,占GDP比重达40.3%;实现服务业税收43.63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42.8%,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加。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于立忠指出,作为南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海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复杂环境、实现稳中求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产业转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是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加快大发展、实现大繁荣。
于立忠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是提升地方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支撑保障。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组织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行业多,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要狠抓关键、强化举措,统筹谋划,加强服务业项目招引建设和企业培育,全力推动服务业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推进会上,记者获悉,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海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是: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35家以上,净增10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年均增长21.5%以上;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0家以上,净增120家以上;社消零总额达523亿元;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3家、领军企业5家,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4家。
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介绍,近年来,海安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2021年,服务业应税销售1342亿元、税收43.6亿元,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3.6亿元;1-7月,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幅20.7%,南通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6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9家。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相继建成,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贸易四大功能平台实现“全入驻”。率先开行“海安-东盟”国际班列,并纳入国铁集团图定计划。沪苏通铁海快线班列常态化开行,上海港ICT项目成功落户,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投入运营。今年1-8月,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115.9万吨,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5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货物值2.3亿美元。此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累计剥离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2家,开发区入选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高新区入选南通市两业融合重点区域,8家企业入选南通市级以上两业融合重点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近60%,累计建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3个。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企业超500家。
谭真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正视差距,正确认识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要把服务业繁荣发展摆上更加重要位置,瞄准方向、聚力攻坚,努力实现总量扩大、效益提升;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牢牢把握服务业发展主攻方向;要围绕全市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切实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有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品质,充分放大新兴服务业赋能效应,全面激活现代服务业内生动能。围绕打造“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高效发展多式联运,持续丰富平台功能,积极放大协同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到2024年末,实现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超80亿元,货运量5000万吨,铁路到发量180万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80列。此外,要深刻认识人口集聚的重要性紧迫性,围绕打造令人向往的“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扎实推进人口集聚工程,全面强化人口集聚的配套保障,为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进会上,海安市发改委主任许金龙解读了相关政策意见,他说,海安将立足“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以建设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抓手,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八大领域”的发展层次和运行质量,增强服务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各产业间互相支撑、互动融合的服务业经济繁荣发展新格局。一是放大枢纽优势,加快“双城”建设。强化陆港枢纽功能建设,做优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等功能平台,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着力打造多式联运便捷高效示范区、枢纽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和长三角大宗物资集散新基地;二是深化产业融合,提升发展能级。实施主体能级提升工程、集聚效益扩大工程、两业融合提档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区域布局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招引一批优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认证服务、软件服务外包等企业,打造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集聚区;三是满足细分需求,激发消费潜力。巩固扩大基础性消费和升级类消费,积极培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新零售,扩大便利性商业设施布局,推动传统老字号与年轻潮流互动融合,鼓励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多样化发展。
“‘双城’建设是南通市委赋予海安的重要使命,也是建设‘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题中之义。”于立忠说,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奋力打造优势更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物流枢纽、融合发展枢纽,为海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支撑;要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业发展和“双城”建设服务保障。他强调,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双城”建设既是战略性任务,也是系统性工程,事关全局、涉及各方。全市上下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上,商贸物流园、海安万达广场、普泽医药、东部家具、海迅集团、联发集团、农芯农业科技、西信科技等单位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