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总有人会慢慢“掉队”花白着头发逐光而行,韶光易逝,青春不复。
7月27日,人民日报发文《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其中以江汉区社区养老为例反映湖北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收获广泛关注。多年来,江汉区一直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汉区60岁以上老年人12。79万,占总人口的19。75%,较十年前占比提高近7个百分点。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江汉区积极构建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的“立体”养老服务网,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拥抱信息化时代,用“智慧”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6家,建成老年人服务中心(站)点86个,养老床位总计7620张(其中家庭养老床位808张),实现每千名老人床位数50张。”江汉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规划部署,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擘画蓝图。江汉区委区政府紧跟时代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让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互联网+”时代,养老更具智慧
血糖仪忠实监测着糖尿病患者董奶奶的血糖数值,每当数值偏高后,护理员和其老伴立即联系医生查看、诊疗。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28名不同护理级别的老人使用着心电监测仪、血糖仪、智能床垫等智能产品辅助健康管理,“像这样的设备不仅能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在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工作人员表示
作为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的江汉区社会福利院,2014年以来相继承担了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全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等试点任务,在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医养结合、养教结合等方面创新探索并系统集成了自身经验,养老“江汉模式”
远程分级诊疗现场
而2020年才成立的武汉吉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养老服务上同样令人惊喜。短短两年时间里,吉年公司已运营11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其“互联网+居家养老”优秀案例被多方报道(点击查看>>)。今年7月份,吉年公司为刚开业的三民吉年颐悦中心引进了一台可同时供应100-150人份的人工智能炒菜机,快要成为社区养老“标配”的幸福食堂,在标准化出餐上“卷”了起来;9月份,又将以民意街多闻社区为试点,推出一款自主打造的微信便民小程序,集成事关社区治理以及老年人服务的各类数据、系统,解决老年人家门口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916180708.png.png
2020年,江汉区被评为第四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推进,让养老不离家,一键寻求帮助,定期上门服务;“互联网+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服务发展方式,促使全区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起家庭健康服务平台,看病更方便……至2025年,江汉区将实现“三助一护”服务体系全覆盖,更多老年人在家、在社区就可享受养老服务发展成果。
“互联网+”时代 信息化平台监管更有力
9号下午,某家政服务公司保洁员李大姐接单前往扬子社区居民王奶奶家进行为期2个小时的保洁服务。“阿姨,您把‘老年卡’拿出来让我刷一下。”打开手机自带的NFC功能,刷卡后系统后台开始计时,服务时间满李大姐再次刷卡,服务费用从老人的失能补贴资金里自动结算。“刚开始用蛮不习惯的,但公司说不打卡、服务时间不够就没钱,只好按规矩来。适应之后我每个月被派了几单、能拿多少清清楚楚。”
“江汉区在智慧养老方面已走在了全国前列,现在各街道不仅可以看到辖区内所有养老服务订单情况,还能在发现并核实异常订单后行使否决权,将消费金额自动退回老人的‘老年卡’上。”江汉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从2018年开始,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信息互通,依托该平台,居家养老全过程都可线上操作、养老服务完全电子结算,在对服务商的监管上也更加有理有据。
触手可及的未来,江汉区养老服务网络将更加完善、养老设施更完备、养老服务供给更多元、养老行业监管更有力。张开双手即可拥抱的现在,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让困难老人居家有人管;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与江汉区民政局关于医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让优质医疗资源最快速投递到老百姓身边;各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的评比选拔,让养老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老年大学、各项文化惠民活动,让老年人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江汉区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
各项民生保障,让人们不再害怕老去,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自信拥有不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