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在发展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10年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1000余项
10年来,云南省实施“产业强省”建设,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新台阶,正在迈向3万亿元大关,在全国的排位前进了6位,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年均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46.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0.17亿元,是2012年的2.33倍;第二产业增加值9589.37亿元,是2012年的2.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7.22亿元,是2012年的3.23倍,三次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16.0∶42.9∶41.1调整到2021年的14.3∶35.3∶50.4。烟草、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创、石化等产业从无到有,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柔性显示器、机器人等产品实现“云南造”,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4.9%、32.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1和23.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创新发展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在全国排名上升5位,研发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0.67%提升到2020年的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551家发展到2021年的2055家,年均增长15.8%,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6%。10年间,全省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国产首个、全球第2个十三价肺炎疫苗和二价脊灰减毒疫苗等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一位。
疫苗批签量达全国15%
居全国第一
云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557.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555.8亿元,全国排名从第二十二位上升至第十九位,占GDP比重提升到24.1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不到10%提高到15%,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省内成品油生产空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幅增长,航天科工、浪潮等国产计算机相继在云南下线,国产计算机总产能突破百万台。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中,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在2024年将超过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增长,疫苗批签量达到全国的15%,位居全国第一,现代中药及化学药领域涌现出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产品。绿色铝硅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逐步成为云南制造新优势。云南省“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优化。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通过“十四五”时期不懈努力,全力推动云南省现代物流业迈上万亿级产业新台阶。
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上,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绿色食品重点产业进行全链条扶持。花卉、蔬菜、肉牛、咖啡先后列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茶叶全产业链重点链纳入全国名单,蒙自市水果、文山市三七分别进入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元谋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国产业强镇云南有43个。10年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26户增加至58户,省级龙头企业从380户增加至1021户,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15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2倍以上;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从14家增加到2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