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融物”的模式,为业务发展谋划新思路。国银金融租赁与神州租车首次携手,为7000余台车辆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用于支持全国30个城市的旅游出行市场发展;华夏金融租赁也向神州租车提供了30亿元合作额度,并计划在昆明、西安、青岛、长沙、成都5个城市上线新车。
种种举措,让人们看到金融租赁公司在车辆租赁业务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比拼。
身处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租赁业内已达成共识:战略优先、优化结构、践行普惠,将服务实体企业摆在重要位置。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监管趋严,公司数量及市场规模增速下滑,租赁业加速回归业务本源,并着力在小微企业、数字化领域加强业务布局和转型,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
零壹智库近期发布的《融资租赁3.0时代: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年度报告(2022)》提出,加强“真租赁”、服务新兴产业、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融资结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是租赁行业转型优化的五大核心。
围绕五大转型核心,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新赛道”已经开启。
对于如何拓展和培育“新赛道”,金融租赁公司也有了初步思考。
交银金融租赁提出,要体现融物特色,加大力度拓展设备直租、经营性租赁等租赁特色业务,以“物”为抓手围绕车辆、工程机械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业务触角;增加绿色属性,强化产业思维,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赋能“内力”,修炼服务科创“外功”,加强科技领域的专业研判能力,服务制造强国等战略加快推进。
国银金融租赁明确推进创新转型,积极完善业务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构建在线化服务、数据化风控、数字化运营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租赁业务突破;围绕客户融资需求特点,加强探索研究;加强政策分析与监管沟通,打通资产转出新渠道,完善资产交易模式。
就业务层面而言,向纵深发展的车辆租赁业务已成为金融租赁公司践行普惠金融、拓宽业务渠道、实现优化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也是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
从各家公司的车辆租赁业务增速便可印证这一点。
财报数据显示,民生金融租赁2021年零售类车辆租赁业务余额达到438.66亿元,同比增幅为46.78%;零售类车辆租赁业务占比达60.70%,同比增长31.51%。光大金融租赁2021年车辆零售业务新增投放达4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0%。国银金融租赁2021年在车辆租赁业务方面新增服务144000笔终端用户,新增车辆147394台。
值得关注的是,7月7日,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17部门对外发布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合作,增加金融服务供给。
可以预见,金融租赁公司下一步将在持续对车辆租赁市场发展趋势跟踪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产融协同效应,扩大与车辆制造厂商合作,为车辆租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及保障。
从实践来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车辆租赁主要包括了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车型的租赁业务。尽管车辆租赁主要以大额、批量化业务为主,多与主机厂商或汽车金融平台合作开展,能够较好地进行风险把控,但其存在的合同纠纷问题仍需要引起更多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车辆租赁业务量的增多,与车辆有关的融资租赁纠纷以及法院相应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金融时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今年业内数家金融租赁公司就曾因车辆租赁业务中所出现的租金拖欠、车辆所有权等问题与承租方产生纠纷,并诉诸法律途径解决。
针对较常出现的租金拖欠问题,金融租赁公司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原因,若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按时或足额交纳租金的,可适当予以放宽期限。针对恶意拖欠行为,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车辆租赁仅仅是金融租赁行业形成多领域、多模式、立体化的数字化普惠业务发展格局的其中一环,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新兴行业的培育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内需市场的扩大,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租赁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租赁公司需要持续加强政策、市场、行业、区域的跟踪与分析,不断增强对市场态势的感知,更好地做出有效应对。同时,还应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和租赁本源,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助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租赁特色优势,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租赁专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