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百强县、千亿县,终归只是上千个县城中的少数。更多的县,正经历着分化、收缩,甚至消失。
过去十年间(2011—2020),随着撤县建市设区,中国的县域数量共减少了125个。
据赛迪的研究数据,同时,中国县域的户籍人口数量也呈加速减少的趋势。县域户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70.6%骤降至63.1%。
过去十年,虽然县域数量明显减少,但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体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于2019年达到最高值(24602.5亿元),是2011年的1.9倍。
不过,县域“财力”的地区差异正逐渐拉大。
与2011年相比,2020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县域的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是大幅增长,而东北地区县域的GDP下降了0.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出现下滑,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7%。
如何防止“东北萎缩”现象的蔓延,值得各界关注。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工业主导地位在一些县域正逐渐消失,而是片面追求第三产业的占比。中国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15.7:51:31.3 转变为2020 年15.0:40.2:44.8。
统计发现,近六成省(市、区)县域以三产为主导,如吉林、黑龙江、海南等18个省份。
不可否认,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和县域推进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不少县城发展的三产都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起步晚、规模小。脱实向虚,县域经济便缺少支撑。
与之相对应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这一指标,过去十年间波动性较大,2013 年达到峰值(为209735个),而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近十年较低水平,2020年才略有抬升。
当然,“工业强县”只是县城致富的一种可能。
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赛迪对中国的“千亿县”进行了类型化解析,总结出六大发展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
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
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
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
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
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财富密码不一而足,一些县因为“家里有矿”、“河边有酒”而当上土豪,一些县则靠城市群、都市圈组团起飞。
县域经济,未来还需要更多“惊险一跃”。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