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2007年就开始自建物流,2017年4月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并于2021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京东物流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近年来,京东物流建立了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物流网络在内的六大网络,在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领域进行创新。
2014 年,京东在上海建立了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汇聚了控制算法、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电气工程等方面创新型技术,使用的智能化装各包括 AGV 机器人Delta拣选机器人-智能穿梭车、智能叉车、交叉皮带分拣线等智能物流机器人。同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赋予传统机器人自主的判断能力,能使用算法对仓库的各项运作过程进行规划与优化,极大地提高了运作的效率。
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含云仓生态平台的管理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此外,位于嘉定工业区的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该产业园建设无人仓、无人分拣中心等智能设施,打造无人电商运营中心,为京东自营商品及入仓企业提供商品暂存、订单处理、分拣配送等全链条服务,预计将于2023年10月竣工。在不远的将来,其智慧物流体系能模拟人的思维,具备感知、学习、推理判断以及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搭载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等技术,实现商品的全流程跟踪管理,货物的分拣与配送更加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在运输配送方面,2016 年9月,京东发布无人配送车,并于2017年的618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完成无人配送任务。取件人在配送机器人到达五分钟之前,就会通过手机APP收到提示短信,然后由同学输入提货码,机器人自动开启仓门,完成了无人配送订单,解决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降低人力成本,京东还拓展了无人车的运用场景边界。2018年,L4级别无人重型卡车正式发布。该无人卡车可以完成自动转弯、自动避让绕行、紧急制动等复杂的驾驶行为。L4级无人重卡通过车身上的多个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物体识别、距离估算,并做出判断,实施驾驶行为,再通过视觉定位技术,将之与高清地图相结合,车辆的定位精确到厘米级,并且精确制定行车路线。
为打造更为智能化的供应链,京东于2016年成立Y事业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驱动零售革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造敏捷、智慧、开放的零售供应链。可以说,Y事业部是京东加速技术驱动,打造智能化商业体的关键步骤之一。2016年5月,智慧供应链开放平台顺利上线并对外开放,推动消费品事业部实现“采销”分离。同年8月,京东物流全面上线JD Smart系统智慧供应链全面赋能无界零售,携手APICS打造全球卓越供应链绩效对标平台。
2019年10月,京东物流正式提出“供应链产业平台(OPDS)”。同时,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基本落成,基于5G技术建设的京东物流智能物流平台LoMir首次公开亮相。京东物流供应链产业平台主要聚焦两大方向,一是提供全供应链服务,二是搭建供应链技术平台。在国际业务上,京东物流可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搭建“双48小时”通路网络。
截止2020年,京东物流为超过19万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广泛覆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行业领域,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客户数量达到4.6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