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许多建材企业推出的产品都是丫环的命,他们不是跟着市场需求来,而是凭着个人喜好,等到发现市场上同类产品多如牛毛时,这才发现不对了,整个人开始冒虚汗,紧张起来,如果这时候审时度势,集中资源和优势,把产品好好“表现”一番,那还有一定希望。否则,被动等待、束手无策,企业的命运就是注定被淘汰。
其实,我们会发现,市场上许多的产品其实就是丫环,但一旦发现外面的行情是如此严峻,企业立马主动出击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士把整个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打扮包装“丫环”上面,从行为举止、性格气质、待人接物等等赋予其差异化和个性,这样经过巧妙地策划,丫环成为有魅力的公主,总有一定的可能性。
还有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其实就是丫环,他们也想使其成为人见人爱的公主,但是光有想法没有行动,不知道怎样去打扮、怎么去包装,检点自己没有这个实力,那么,就要请一个专业人士来帮助,但一想到还要花上一笔钱,他们立马打消了这个想法,最终的结果就是丫环待字闺中,始终嫁不出去。
除了以上情况,更可笑的是还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上大多能见到,但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千好万好,明明没什么新玩意,捧着供着,还指望着有人伯乐识马,其结果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准确定位--有门
1 自身优势--明确
这种优势主要是定位在产品的与众不同上,强调实效的承诺,第一视觉的冲击。产品有个好名字,或有个权威理论支撑,甚至有个权威人士或名人给产品叫几声好,产品就会走红。同时,包装是产品的第一张脸,包装设计出色,就能抓住招商眼球,在竞品中跳出来,企业精美独特的包装对于品牌形象塑造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产品功能--新颖
这种功能定位主要围绕产品的作用机理,提出差异化区分于竞争对手的销售主张,如运动型地板等,抓住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心理,进而使产品迅速实现全国推广,全面代理的目的。
在市场实战中,诸如蓝哥智洋行销顾问机构这样的“外脑”可以给企业量身制定产品概念,进而达到可识别性、差异化个性,既彰显产品独特定位,又给代理商与消费者内心带来强烈冲击。
3 工艺成分--独到
打出竞品没有注意到的特性,围绕工艺、成分做文章,延伸产品定位。如海尔“防电墙”、“氧吧”工艺效果,给市场带来极大听觉上的冲击,x纯净水的“27层净化”工艺和成分,让人容易亲近等,也反应了工艺、成分上的定位越明白晓畅越有市场价值。
整合资源--有戏
首先,共享资源。中小建材企业如果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固定资产上,相应的会给产品研发带来很大压力和风险。这时候,应该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多方寻求实力强、品牌的大型建材企业作为对方的加工基地,盘活闲置设备,以尽快改变生存窘境。
事实上,许多着名企业也正需要这样贴牌和代工的生产方式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完成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和再造,再或者通过双方协商,由对方以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把中小建材企业纳入集团化整体战略运作体系,保留其原先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灵活生产批量小、实效强、成本高的单一品种,以最大化的满足细分市场目标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为大企业的专项配套服务和补充能量优势。
其次,深挖潜力。中小建材企业可与一些上规模、讲信誉的代理商、经销商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借助对方的资金、网络、渠道等自身不具备的市场优势,专门专业生产,严格确保生产质量,营销上则实行外包,也可为对方进行贴牌,以节约成本开支,降低市场风险,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再次,相互借力。几个中小企业可相互借力,树立起战略发展观念。每家只需少量投资,以自身相匹配的技术、业务、物流等资源进行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融、风险共担,把人员有机合理地分配使用,这样目标清晰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中站稳脚跟,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中小企业招商过程中常犯随机性和不可控性性弊病,多数情况下选择代理商不是“门当户对”,企业自身的样板市场和代理商操作的市场模式大相径庭,事先没有明确各自的招商模式,因而贻误市场良机。
因此,建立完善的结构模式,确保细致,健全尤其重要。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