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发展现状
虽然薄壳山核桃引种到我国已经有114年了,但是到目前仍未有一片面积较大的结果的薄壳山核桃果园。据文献报道,我国有薄壳山核桃种植的省份有22个,主要呈零星分布。进入21世纪以来,薄壳山核桃产业得以重视,得到了相对比较快速的发展,在云南、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但目前还未进入结果期。
薄壳山核桃基因型高度杂合,优良品种的苗木繁育只能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着手致力于薄壳山核桃苗木的繁育,攻克了薄壳山核桃富根容器苗、嫁接、扦插等多项技术,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薄壳山核桃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长期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薄壳山核桃童期较长,实生树结果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美国选育第一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薄壳山核桃虽然达到了早实(5年挂果)的目标,但是要进入丰产、稳产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薄壳山核桃研究需要很长时间,需要长期性的扶持政策。但是目前薄壳山核桃科研项目的扶持时间大多是2~5年,很多科研团队在完成项目后如不能再次得到支助的话,就放弃已有研究成果,另辟新径,研究因此就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
2 优良品种资源短缺,无法满足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在我国的适应区域范围狭窄。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地形差异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大,目前我国还未针对特定的地域以及特定的环境条件选育适合其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品种。为了推进薄壳山核桃产业,满足我国薄壳山核桃市场需求,迫切需要针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选育适宜的品种,扩大种植区域。
3 薄壳山核桃大小年现象严重
根据美国1981―2012年的年产量分析数据可以得知,薄壳山核桃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虽然我国目前还未有大面积的结果果园,但是从实生树中发现,也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
4 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起步晚,栽培管理配套技术不完善
我国从引种第一棵薄壳山核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0多年的时间,但是我国开始认知和重视薄壳山核桃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美国薄壳山核桃商业化发展已经过去了140多年的时间,因此可见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起步晚。此外,我国薄壳山核桃果园建立、立地选择、品种搭配、栽培密度、树型选择和修剪、病虫害防御、土水肥管理、采收、加工等技术还处于初步摸索和研究阶段,配套技术不完善。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建立专门、永久性的薄壳山核桃研究机构,培育薄壳山核桃专业人才
根据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建立南北2个薄壳山核桃研究中心。中心主要负责选育适合南方、北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品种资源,并根据品种、地域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建立示范园进行推广。具有农业专业的大专院校,根据需要培育薄壳山核桃专业人才,为薄壳山核桃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人才储备。
2 收集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建立资源库
在从国外引种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我国现有的分布在全国的实生栽培的薄壳山核桃资源,对表现良好的单株进行引种,建立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为杂交育种奠定资源基础。
3 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加快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进程
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鉴定不同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的一项新型分子育种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相比,MAS育种能有效结合基因型与表型鉴定,避免选种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显着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因此要将现代分子技术引用到薄壳山核桃品种选育上来,加快育种进程。
4 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减小大小年的波动幅度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者和科学家已经对其大小年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其了解和管理还是很少的。通过生产管理栽培技术减少大小年结果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果园建立初始,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2)选择深土、排水良好的土壤;(3)高密度的果园虽然可以增加早期效益,但是也会使薄壳山核桃提前进入大小年周期循环,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稀释和修剪措施;(4)保持树体健康,结合良好的施肥(尤其是氮肥和锌肥),病虫害管理,充足的灌溉可以减少大小年的强度;(5)大年进行疏果是必要的,疏掉多余的果子不仅可以诱导来年花的形成,并且可以减少过量结果对树枝的伤害。总之,我们要从品种选择、立地条件、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御、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全方位建立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