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在招商引资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要有总揽全局、谋划全局的战略思维,所招之商所引之资,要以是否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增进当地人民群众福祉为衡量标准。为此,我的对策建议如下:
1、贫困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要具有前瞻性眼光、思维更应科学理性。尤其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来推动发展时,引入项目一定要兼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切莫急功近利,不加选择,唯商是招,只顾眼前,罔顾长远,遗害无穷。那种片面追求政绩的冲动应该让位于可持续发展理智。所以,决策者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和前瞻性眼光。
我们说的前瞻性眼光还包括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对当地未来主导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要有超前全面的把握,真正瞄准那些未来性产业(又称朝阳产业,是指那些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门类,如旅游业、文化创产业等),在这上面花力气、下功夫、做文章,将之培育壮大造就成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来解读贫困:因为贫困,使我们的发展脚步放慢;因为贫困,使我们在发展上会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艰辛。但是,正是因为贫困,使我们拥有原生态的不可复制的自然美景,这可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天赋资源。也即是说,我们拥有最稀缺的资源,资源一旦具有稀缺性,它就具备了影响资金流向、吸纳聚合资金的特殊功能。
因此,贫困地区完全可以借助天赋的自然美景来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蕴,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并依托极富视听冲击力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自然之美、人文之趣,让贫困地区的山川风物、地理人文、厚重文化对游客释放出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所以,开发好旅游景区,保护好自然景观,服务好旅游大众,让青山绿水、秀美山川在日趋火爆的旅游热中增值、变现,那才是贫困地区发展中最要紧的事情。合理科学理性地发展旅游业可谓一举多得:既扮靓了山川,又增加了收入,还拉动了就业,更不会让生态环境遭受不虞。
3、盘点本地资源,对接招商引资。贫困地区也有其发展优势,比如说,畜产品加工原料富足,如果要引进这类企业,还是具有优势的。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前,不妨对本地拥有的各类资源做全面通盘量化,制作成资源统计信息图表,并对外公布,借此理性引导投资。总之,资源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资源就会引来什么样的开发商。
4、积极扶持本地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促其由弱变强,由强走优,逐步增强造血功能,使其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孵化出更多的立足本地资源实际的企业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集聚。当一个地方企业扎堆到相当规模时,它就会形成一定的扩散辐射圈,就会产生一种拉动和扩张效应。
因为,当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成功地在某一区域落脚后,会引起模仿效应,企业集聚会沿着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传播扩散,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其它相关产业配套布局的情况。因此,贫困地区在发展工业时一定要走出一条依托本地力量(最初的中小企业)发展,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路子。通过本地企业发展来放大其影响张力,来“动员”吸引外来企业加入。由于政府长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不但给予企业以政策优惠,同时也扎扎实实的改善了产业集聚区的公共环境。这更有利于感召外来企业。
5、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提升投资发展环境质量。良好的的投资环境是招引项目、吸引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投资环境不优,即使是已入驻的企业,也会对发展信心不足,处于踌躇观望、游离摇摆的状态。
因为企业如果对未来预期不乐观,其发展的信心指数自然就会下降。这种负面效应甚至可能会在区域内外传播蔓延,造成的直接硬伤是;想来投资兴业的企业会望而却步、裹脚不前。所以,必须自觉主动提升项目、投资环境质量。真正让发展环境成为投资的沃土、创业的天堂,努力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为此,我认为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应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进诚信建设。企业、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应该有合乎法律、道义精神的诚信互动,积极遵守相互间约定和承诺,从道德、人文精神层面上先把发展的软环境搞优。这步工作很重要,古人讲的“百金买名,千金买誉”,说的就是诚信建设,当诚信成为一个地方人们内心的自觉认同和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东西时,这个地方也就具有了投资不可抗拒的感召力了。二是夯实投资、项目硬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诸如水、电、路、气、交通、消防、通讯、网络等硬件建设。贫困地区在招商引资环境营造上应做到软环境不软,硬环境更硬。这才是吸引资金、项目最重要的东西。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