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为大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国内区域生产供给不平衡
尽管油菜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其进入较为迅速的发展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由1133.14万吨一度上升到2012年的1400.73万吨。由于农作物存在争地现象,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时间基本与冬小麦一致。在2007年,由于油菜的比较收益律不断下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该年油菜的播种面积减少了约153万公顷。为防止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下降,危及到油脂油料的供给,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起,对长江流域“双低”(所谓“双低”,是指低硫甙、低芥酸,国家标准是油品中芥酸含量低于5%,饼粕中硫苷含量低于30?mol/g)油菜优势地区发放油菜籽良种补贴,鼓励农民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从2008年油菜种植面积开始恢复,2012年我国油菜的产量为1400.73万吨。
从各个省份来看,我国油菜籽生产大省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图2为我国油菜主产省近十年的产量变化图。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湖北省油菜产量连续九年蝉联第一。在2006年之前安徽省是我国的第二大油菜籽生产基地,但从2006年之后,其地位开始下降,先后被四川省和湖南省赶超。最近几年油菜籽产量上升最快的省份为四川和湖南,尤其从2010年之后,其产量逐年上涨,分别达到了第二、第三的位置,2011年,四川省的产量为214.37万吨,与湖北省相差仅6万吨。
2 油料加工产能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料产业发展较快,油料加工企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大规模的油料加工企业涌现,奠定了我国油料市场的产业格局。现如今油料加工企业的现状如下:
第一,单个企业压榨能力不断加大。大型油料加工企业在资金和生产成本方面优势显着,生产能力强,如山东三维2400吨/日,具有垄断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吞并中小企业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第二,国内油料产业加工能力过剩,出现“一高一低”局面。近年来,油料工厂数量发展很快,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逐渐压缩。油料加工工厂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在供给过剩下的情况下采取竞销策略,导致利润压低,油、粕价格不高;同时,工厂数量多,为保证正常开工,各大工厂抢购加工原材料,导致原料价格一路攀升。《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到2015年我国要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万吨左右,油料加工总产能控制在8亿吨以内。《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到2015年我国要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万吨左右,油料加工总产能控制在8亿吨以内。
3 油料供给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我国生产的油菜籽几乎全部用来榨油。近年来,由于我国植物油和蛋白粕消费量不断地增加,油菜籽消费量也呈现了拔高的态势,但国内产量无法满足消费量,且缺口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如图3。罗其友,米健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西北区、长江流域、华北三个油料主产区和其他非主产区,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油料供求关系相差很大,但消费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油料产量无法完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必须进口一定量的油料。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