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那么问题来了,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怎么搞呢?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田园综合体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田园综合体要做什么?
首先关于主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其次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循环农业——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农事劳动——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田园综合体:模式升级,带动乡村发展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如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池塘边垂钓等等;此外,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如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游客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录用种植扑倒发展扑倒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民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休闲时居住在此,从事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蔬果等乡间劳作,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采茶、品茶,感悟其中禅意。
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早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再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首付,又让游客更为深入地体验民俗文化;二是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
台湾
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韩国
总体特征: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日本
总体特征: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美国
总体特征: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德国
总体特征: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