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区经济发展,纷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设立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等载体作为地方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以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公共服务等举措进行全面的招商引资,极大地影响着各地经济的启动,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和“财富神话”。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设置了独立的招商引资机构,所占比例为85%。
在政策的牵引和市场的刺激下,中国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32.2亿元人民币(折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
从区域来看,2016年,东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60家,同比增长0.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7.3亿美元,同比下降14.3%。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41家,同比下降1.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9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905家,同比增长34.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0.6亿美元,同比下降16.5%。长江经济带区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677家,同比下降2.5%,实际使用外资6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5%。
从国家/地区来看,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1184.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同比增长0.4%。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871.8亿美元)、新加坡(61.8亿美元)、韩国(47.5亿美元)、美国(38.3亿美元)、台湾省(36.2亿美元)、澳门(34.8亿美元)、日本(31.1亿美元)、德国(27.1亿美元)、英国(22.1亿美元)和卢森堡(13.9亿美元)。
从全球来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报告称,2016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小幅下降2%,至1.75万亿美元。而得益于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预期上升、贸易增长复苏以及企业利润回升,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达到近1.8万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适度增长将持续到2018年,届时将达到1.85万亿美元。
其中,2016年美国仍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吸引了3910亿美元资金流入(比前一年增长了12%),其次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获得了2540亿美元,从2015年的第十四位飙升至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大型跨境并购交易。中国处于第三位,流入量为1340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1%。
随着中国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环境逐渐向好,未来招商引资将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的战略投资者。规范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并实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此外,还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需要到境外上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竞争力。加快推进利用外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试点工作。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退出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稳步扩大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主体范围。
《2017-2021中国招商引资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利用中经未来长期对招商引资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招商引资发展现状、国外招商引资实践经验借鉴、招商引资实践经验借鉴、开发区招商引资模式分析、开发区招商引资案例分析、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模式分析、各省市招商引资情况分析、招商引资主体运作情况、国内外产业转移规律与启示、招商引资工作转型与发展趋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