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保平 本报通讯员 张利敏
前 言
集聚区的建设使荥阳弯道超车,给荥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继2013年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二名和郑州市“两强”集聚区后;也带动荥阳跻身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获全省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第一名。
今年1-10月份,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平稳持续增长态势。
近日,本报记者对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进行了采访,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十二五”以来荥阳发生的变化和集聚区建设的成果。
记者:集聚区建设五年来,给荥阳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宋书杰:荥阳在五年前抓住了一次重大机遇,实现了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荥阳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荥阳发生了四方面的变化。
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五年前,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号召下,我们积极投入超大的人力、物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在主导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完善、龙头企业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
历年来,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2013年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二名;晋升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并被命名为河南省两化融合实验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国家级专利导航实验区,建立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超硬材料行业专家联盟;五龙产业集聚区连续两次评为郑州市“五快”、“五强”产业集聚区,荣获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首批特色装备制造(建筑机械)产业园区称号,实践证明:荥阳唯有走集聚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平台就是集聚区,发展的载体就是集聚区。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率省直各厅局,18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分组观摩交流各地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根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考核排序,评出“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适时向全省公布并授牌嘉奖。同时对产业集聚区晋级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按六个星级标准和门槛标准来核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惩处办法行之有效,为产业集聚区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围绕现代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引进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项目,产业集聚区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2015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占集聚区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64%。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32%提升到70%。
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总投资45.8亿元的河南通冠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郑州)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园项目,占地1500亩,形成工程机械制造、零部件生产、物流配送、配套服务为一体、产业链完善的综合发展模式,已入驻沃而沃、山特维克、韩国现代、山东临工、徐工等十多个品牌,2014年实现利税4500多万元,实现就业500多人,已成为支撑产业集聚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主导产业链条式招商上,先后建成郑煤机年产4400架液压支架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5.6亿元的郑州兴事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精品门项目、投资10亿元的郑州西部车城项目等35个;郑州南车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装备、明泰铝业、浙江凯尔达智能型焊接切割设备等23个超亿元工业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今年新签约的北航金阳电气、大方重工、广州海格、虏科电梯等12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干部工作劲头十足:产业集聚区为想干事的领导干部提供了良好发展平台。从201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业务精、能力强的后备干部派到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锻炼,在实战中检验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同时科级后备干部要到产业集聚区进行挂职锻炼,在产业集聚区工作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共培养领导干部200人次,在全市上下形成干事到园区去的氛围,推动全市干部思想解放、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从思想观念、环境氛围、组织保障上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奠定了干部基础。
记者:发展集聚区,给当地居民生活、就业带来什么变化?
宋书杰:我们建设和发展产业集聚区,从一开始就把立足点放在打基础、利长远上,把着力点放在兴产业、带全局上,把落脚点放在重实效、惠百姓上,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5年来,集聚区的发展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全域覆盖。
在集聚区规划之初,我们提出以“全域覆盖、一步到位”为目标,统筹推进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信、绿化、亮化、公厕、垃圾中转站及标准化厂房等各类基础设施一次性配套到位。5年来,按照“六横六纵全循环”路网框架,建设了18条39.6公里道路;在配套基础设施上,同步推进集聚区供排水、电力、通信、供气、供暖等管线建设,加大地面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铺设各类管线65公里,建设公厕和垃圾中转站6个,完成坛山热力公司二期锅炉增容和2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推进西气东输长铝支线改线工程建设,服务推进郑西高铁荥阳站(郑州西站)、中原路西南绕城互通式立交和公安消防大队特勤消防站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得到投资商和当地百姓的称赞。
二是农民发展热情高涨。
荥阳在集聚区建设方面,所在地老百姓思想统一,认清发展形势,为集聚区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拆迁农民手里拿有政府补贴和补偿款,一方面选择就近楼房居住,上楼做居民;另一方面集聚区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储蓄增加后改做投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积累更多的家庭财富。
三是农民所处环境越来越宜居。
荥阳近年来从居住、教育、餐饮、休闲等各个角度,阐述着一个全新的宜居理念。意墅蓝山、二十一世纪社区、石柱岗社区等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楼盘,为百姓营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新建荥运路、飞龙路等10多条道路通车,水、电、路、气、暖、通信、绿化、生态、污水处理等工程同步跟进,让当地居民的出行更加顺畅。新建成的郑西高铁荥阳站即将投入运营,中原路、科学大道与郑州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正式通车,郑上路、中原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推进,2013年以来栽植各类乔灌木29万株,新增绿地面积760万平方米。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到城市二、三产业。对于产业集聚区来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各类企业落户,为新增的失地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我市解决就业矛盾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我们仅通过落户的企业而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就以数万计算。大量的农村和城市富余劳动力通过各类培训走上企业的技术岗位。特别从就业渠道上讲由无序变为有序,以前农民就业是单打一,靠熟人,托关系找工作,现在政府每年春、秋季节组织两次就业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记者:在主导产业上,您认为荥阳集聚区未来最重要的产业是什么?应该怎样发展?
宋书杰:经过多年探索、论证,我们把装备制造和超硬材料作为集聚区的主导产业,进行强力推进,目前,荥阳已形成了以建筑机械、阀门、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是“中国阀门之乡”、“中国建筑机械之乡”。在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农业机械等优势领域涌现出了卡特彼勒、郑煤机、四维机电、少林汽车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我们认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招商,增创发展新优势,让产业集聚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市场层面上,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竞争格局瞬息万变,国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装备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仍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核心产业,并在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保持优势地位。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化的深入,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呈现出向高端加工组装方向发展,方式多以兼并、收购为主。三是大型跨国公司正在从为客户提供物质形态产品向更多地提供服务的方向转变,包括发展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设备维修保障等现代制造服务业。四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成为重要途径,重点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五是装备制造业呈现出绿色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格局变化可以看到,荥阳位居中原,辐射中部六省,拥有广阔的建筑机械后市场,这对荥阳集聚区来说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政策层面上,早在2012年,郑州市重点发展的七大工业产业定位布局中明确提出,荥阳产业定位是装备制造业和以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行业。在国家层面上,今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
结合装备制造业现状,未来发展上,我们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提升传统产业。我们将依托现有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传统产业优势,借“一带一路”、“互联网+”政策利好的东风,找准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引进、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推动机械制造、汽车行业、阀门等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发展,走向全省、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力争接近或赶上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准。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扶持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在未来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要以振兴和发展荥阳装备制造业为核心,要靠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靠改造提升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靠产学研融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靠危机倒逼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如中车轨道交通基地、电梯产业基地、机器人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引导企业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
第三,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推进产业的特色化,依据荥阳本地的产业资源和基础,大力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让荥联“荥阳制造”走向国内外市场。
第四,实施招大引强。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主要围绕做强主导产业这一目标,按照产业链条,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招大引强计划,紧盯广东、江苏、浙江等重点区域,开展集群招商,以龙头企业或重大项目为产业链内核,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努力引进一批龙头型、高成长型项目,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倍增效应。
第五,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强大后劲,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长远、事关全局,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荥阳经济发展得益于常抓不懈的项目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要从机制推进、政策推进、督察推进、协调推进、服务推进五方面入手,层层落实从项目招引入驻到竣工投产各方面的推进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形成“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模式,抓龙头项目,建主导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十三五”期间,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建设到了提质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争取更大成效的时候,转到真正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来,走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三上一提高”,即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出百千万级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